科學研究:提前四年預測患癌風險,這種血檢法真有那么神?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6-07
瀏覽次數(shù):1058
科學研究:提前四年預測患癌風險,這種血檢法真有那么神?
圖片來源:Pixabay
多年來,科學家們都致力于開發(fā)一種終極的癌癥篩查方法——它能對癌癥進行準確的早期篩查。由于此時癌細胞尚未擴散,所以能夠進行更有效的治療。發(fā)表在《自然·通訊》(Nature Communications)上的一項方法,讓研究者們離這個目標又近了一步。在該研究中,通過血液檢測,該國際團隊在癌癥患者出現(xiàn)癥狀前,就對幾乎所有患者的病情做出了準確的預測。
“在該研究中,我們展現(xiàn)的是:早在這些人去醫(yī)院的4年前,他們的血液中就有信號,表明他們患了癌癥。這種發(fā)現(xiàn)是史無前例的?!奔又荽髮W圣迭戈分校(University of California, San Diego)的生物工程學家Kun Zhang說道,他同時也是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。
過去要開發(fā)一項血液檢測,往往需要從確認罹患癌癥的病人體內抽取血液。然后,研究者會分析血液樣本中的基因突變、DNA甲基化(DNA的一種化學修飾)或特定的血蛋白,從而檢驗他們的血液檢測是否能夠準確地檢測出樣本中的癌細胞。Zhang表示,“這種思路下,所能做到的最好地步,也就是證明你的癌癥檢測方法和目前的方法一樣好。想要超越現(xiàn)有的方法,幾乎不可能?!?br> 與之相反,Zhang和他的同事從無癌癥癥狀的人群中收集血液樣本。自2007年始,他們在中國泰州先后招募了多于12.3萬位健康的志愿者,并每年為他們進行健康檢查。為此,他們還專門修建了倉庫,以存儲獲得的超過160萬個血液樣本。在此后的10年內,其中大約有1000名志愿者患上癌癥。


圖片來源:Pixabay
Zhang和其同事專注于為最常見的五種癌癥開發(fā)檢測方法,包括胃癌、食道癌、結直腸癌、肺癌和肝癌。他們開發(fā)的方法名為PanSeer,它可以檢測DNA的甲基化模式。這些甲基修飾可以改變基因的活性。已有研究表明,異常的甲基化可以被視為多種癌癥的征兆,包括胰腺癌和結腸癌。
PanSeer方法首先需要從血液樣本中分離得到DNA,然后測量DNA中最可能預示癌癥的500個位點的甲基化情況。最后通過一個機器學習算法,將檢測結果轉化成一個分數(shù),以指示受試者患病的可能性。在受試者中,有191位后來患有癌癥。以191位健康人的血液樣本作為對照,結果顯示,PanSeer能在癥狀出現(xiàn)前,最早提前4年檢測到癌癥。該方法的準確率約90%,假陽性為5%。
這項新研究“為目前仍在開發(fā)的基于血漿的癌癥篩查檢測提供了幾種有趣的思路”,華盛頓大學醫(yī)學院(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)的分子病理學家Colin Pritchard表示,他并未參與到此項研究中。但Pritchard也表示,在該檢測用于臨床實踐前,還需要由另一支團隊在另一組人群中重復該研究,從而對研究結果進行獨立檢驗,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。
倫敦大學學院(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)的婦科癌癥教授Usha Menon,同樣未參與此項研究,但仍給予了高度評價。他評論道Zhang和其同事開發(fā)的方法是一個可靠的、初步的基礎檢測,這是向商業(yè)化的癌癥篩查產(chǎn)品邁出的“重要的第一步”?!斑@些作者并未表示目前該方法可應用于臨床,”Menon說,“相反,他們很清楚,他們只是展示了相較于常規(guī)診斷,該方法可以最多提前四年對幾種癌癥進行檢測,并為其提供了可靠的、初步的證明。
Menon進一步表示,該測試最有可能首先用于高風險人群。并且研究者還需要開發(fā)出第二組測試,讓臨床醫(yī)生能夠辨別特定的癌癥類型以及排除假陽性。


圖片來源:Pixabay
Zhang相信通過進一步的工作,可以開發(fā)出該功能,他也贊成的確還需要更多的研究。Zhang表示,重復這樣大規(guī)模的研究,存在許多挑戰(zhàn),因此接下來的研究很可能會由政府和工業(yè)界合作完成。最理想的檢測方法應該像Zhang的研究一樣,針對那些最常見、致死率也最高的癌癥。“對于一些癌癥來說,早期診斷意義重大。”Zhang說。比如他和同事目前正在研究的對象——胰腺癌。
但Prichard提醒道,即使針對癌癥的血液檢測成為現(xiàn)實,它很可能也無法在病人出現(xiàn)癥狀前檢測出所有的癌癥?!坝行┌┌Y可能提前期非常長,但也有些癌癥提前期很短,”Prichard說,“對發(fā)展較快的癌癥,即使人們每年都做癌癥篩查,可能也無法檢測到。”另一方面,由于一些癌癥并不在血漿中產(chǎn)生可測量的信號,因此可能永遠也無法通過血液檢測進行診斷。
“盡管我們還未能開發(fā)出一個基于血液的泛癌癥篩查方法,但這并不是不可能,”Pritchard表示,“目前已經(jīng)有好幾個大項目致力于此,未來仍有希望?!?/span>
撰文:Rachel Nuwer是一名自由新聞工作者,也是《偷獵:野生動物販運的黑暗世界》(Poached: Inside the Dark World of Wildlife Trafficking, Da Capo Press, 2018)一書的作者。她居住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。
翻譯:洪藝瑞
審校:潘燕婷
引進來源:科學美國人
引進鏈接:https://www.scientificamerican.com/article/experimental-blood-test-detects-cancer-up-to-four-years-before-symptoms-appear/



關注【深圳科普】微信公眾號,在對話框:
回復【最新活動】,了解近期科普活動
回復【科普行】,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
回復【研學營】,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
回復【科普課堂】,了解最新科普課堂
回復【科普書籍】,了解最新科普書籍
回復【團體定制】,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
回復【科普基地】,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
回復【觀鳥知識】,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
回復【博物學院】,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
?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
国产办公室免费视频观看,亚洲成a人片无码在线观看,国产亚洲一区在线精品,亚洲熟妇乱子伦精品